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近6000家

2017-04-10 16:04

中关村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在京津冀加速实现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2016年,中关村支持36氪、北服创新园、创业公社、太库等20多家孵化器,在津冀设立93个分支机构。截至2016年12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5849家。

搭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积极探索三地政策制度共享机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市场建设。中关村积极推进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在重点合作园区试点实施,加强推进中关村与津冀两地的人才交流,努力推动形成京津冀一体化市场。

同时,中关村通过政策移植、政策创新、政策突破等措施,营造跨区域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津冀地区流动,实现共享发展。如积极争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天津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交叉覆盖、叠加发力,并逐步推广至其他重点合作园区。

再如中关村将进境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管改革试点推广到京津冀地区,并实施三地监管统一、结果互认以及进口直通的一体化举措。

加强协同创新服务支撑,搭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关村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服务合作机制,鼓励中关村企业、社会组织、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与津冀企业通过各类方式开展创新创业合作,推动形成新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是支持成立“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领创空间”(一司一金一空间),打造区域合作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二是支持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创业孵化服务,加强中关村创业服务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2016年中关村以市场化运营机制将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引入津冀,支持36氪、北服创新园、创业公社、太库等20多家孵化器,在津冀设立93个分支机构,注册面积共计11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项目数量240多个。同时,推动北林科技园等9家大学科技园、清控科创等10余家创业孵化机构在河北建设技术研发与创业服务平台。

三是支持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河北工作站、京津冀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采购平台等市场一体化项目,开展跨区域创新服务。支持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单位,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京津冀技术交易平台”,并在京津冀区域建立分平台及工作站。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整合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资源,对接区域技术需求,目前已与河北承德、唐山多地开展合作。

中关村企业加速在津冀两地布局,跨区域产业创新链加快形成

中关村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创新主体合作需求,加强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创新合作市场和制度环境,支持企业跨区域布局、开展科技研发合作、设立分支机构等,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方面,围绕津冀地区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需求,中关村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对接、设立分支机构等活动,促进一批先进适用项目的落地转化和应用推广。

另一方面,中关村企业跨津冀产业整合步伐加快,跨区域产业创新链加快形成。2016年,中关村企业并购津冀地区案例数28起,并购金额达126亿元,案例数和总金额均较上年大幅增长。如数字政通收购河北的金迪管线和金迪科技,标的公司业务与公司现有业务有机结合,对数字政通加速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应用与信息服务综合提供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发中枢在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延伸至津冀,成为中关村企业提速发展的标准模式。

截至2016年12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5849家。其中,设立分公司2709家,天津887家,河北1822家;设立子公司3140家,天津1432家,河北1708家。2016年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子公司962家,平均每天“落子”2.6家。如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号召,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沧州分公司,形成“管理核心在城里,研发基地在郊区密云,制造生产在河北”的布局;从事绿色建材业的北京绿建宝公司为布局前沿产业石墨烯新材料领域,通过引进北京、天津的科研力量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烯谷”,将公司总部及石墨烯材料生产线放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不仅解决了企业在京原料生产受限和新药研发被制约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两地产业链的布局。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构筑区域高精尖产业结构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经济增长。中关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支持企业在津冀地区开展示范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张承地区大数据及其他重点产业初步集聚,阿里张北云基地项目、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建设的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已开工,总投资达400亿元。软通动力等企业已与承德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达251亿元。并且中关村大数据研发服务及天津装备制造优势,以及张家口、承德等地自然资源和成本优势,推进大数据产业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合理布局。如曙光的大型机已经在天津生产,数据存储上就会在张家口、承德,数据的挖掘应用会在北京。

技术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推动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关村围绕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需求,充分发挥中关村互联网跨界融合和产业技术联盟优势,联合开展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为京津冀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2016年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4.7亿元,增长了38.7%。如中关村和天津市科委组织了天津的30多家钢铁企业和中关村的10余家环保企业对接,将中关村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天津的钢铁企业里。如在节能综合服务领域,天壕节能公司承接了廊坊金彪玻璃、河北元华玻璃等5个余热发电项目;合康变频公司实施了河北梧桐庄矿场电机节能项目;动力源公司承担了河北钢铁龙海余热回收发电和冷却塔节电机技改项目等工程。在垃圾处理领域,桑德环境公司承接河北巨鹿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高能时代公司承接唐山中心区垃圾填埋工程中16万平方米防渗工程。

科技创新园区的园区链初步形成,推进协同创新深度迈进

近年来,中关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以共建科技园区为载体,加强中关村创新创业模式的导入,吸引聚集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构建要素聚集、资源共享、产业上下游高效衔接、互利共赢的园区链,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中关村重点围绕“4+N”重点区域,在重要节点如天津滨海、曹妃甸、张承地区、保定、石家庄等,构建科技创新园区链,成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如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2016年11月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揭牌,截至2016年底共有4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规模超过350亿元;其中,波士顿电池、奇虎360、今日头条等中关村企业已在滨海新区设立分支机构680余家。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已有16个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380亿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试点示范作用明显,通过植入中关村基因,围绕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研发四大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集聚高端要素,营造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目前,已签约企业86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约占入驻企业总数的一半。此外,中关村海淀园、亦庄园、丰台园、昌平园等分园也以品牌、管理输出为主要合作方式,与秦皇岛、廊坊、保定、张家口等地开展了协同创新与园区共建。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