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不是说说而已

2023-04-04 17:15

“企业天天靠国家政策补贴、救济,还怎么发展”?

两会期间,董明珠采访发言,一下戳到招商人心坎里。

提到政策,免不了谈到“优化营商环境”。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视营商环境改善与提升。

各地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拍胸脯”式比拼政策、优化服务,仿佛一蹴而就之事。

但是,“好的营商环境”,不是无成本、无条件满足企业需求,也不是出台几个条例就能改善。

反而,往往需要政府给政策、拿资金的项目,大多都不是好项目。

“好的营商环境”,是让市场成为检验项目的唯一标准。

予取予求,不吝满足

这几年,政企之间总有“爆点”。

某地方对招商引资企业拿出几十、上百亿真金白银,却落一个生产停滞、员工解散、资金流失。

最终一地鸡毛,谁来兜底?

这种案例不是个例,也不是少数。投资方要不提出政府代建厂房,要不就要免租五年。没钱买设备,就让政府融资。

其中,不免有为了响应招商指标,仓促招引不符合地方市场规律的企业。但在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氛围下,更多把重点放在了政策方面。

市场鱼龙混杂,不少项目举着“营商环境”招牌,套取地方政府资源。尤其,有些地方遇到重大项目,对投资者予取予求、不吝满足。

为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尽可能拿出各种政策,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擦亮地方招商引资的口碑。

而在服务方面,缺乏应有机制与手段,形成了政策硬、服务软,政策优、服务差的矛盾格局,导致投资者拿政策力度评判营商环境的好坏。

企业生存发展,确实不容易。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政策上帮扶,是必要可行的。针对优质项目,更应该从政策、资源、融资等方面支持。

但是,企业活下来的核心前提,一定是有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依靠地方政策决定存活的。

实践也证明,凡是不缺项目的地方,专业能力高、服务质量优、投资者反映好。

拍下胸脯,行大于言 

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地方基层,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可谓贯穿始终。

那究竟,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

在市场经济中,保证竞争公平,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并不是,招商引资中企业“绑架”地方,让劣币驱逐良币,最后进退两难。

当然,各地在纷纷出台投资政策时,是否梳理过以前的政策,哪些落实到位了,哪些还是空中阁楼。

没有落地的原因,找出来了没?如何避免有政策、无结果,有承诺、不兑现的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若没有摸查落实到位,即便是在出台新政策,只会吸引眼球,并不会带来实质效果,切忌走过场、图形式留下的教训。

前不久,接待一家企业,了解到当地财政面临窘境,政策兑现不及时。还反映朝令夕改,决策如同儿戏。

之前,在某地方拿到一块地开发,没想到几年过去了,还是一片果树,政府连征地手续还没办理完。

回忆起当时与政府谈判,各种协议、项目书上会,好几个月都在走流程。现在,光土地出让金就上千万,每年背负利息也不少。

企业称,自从我国改革力度加大,政策变动频繁,尤其新旧政策衔接时,难免有“真空地带”,让人无所适从。

这显然是,营商环境上存在清单之外建清单、审批之外有审批,并不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然而,南方不少地方有了“营商环境体验官”。

主要包括:各类企业代表、协会代表、投资服务一线工作人员、专业人士、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自愿参与营商环境监督的社会热心人士。

通过这种形式,真正实际参与和体验,反馈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真实感受,以及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建议。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以普通人身份换位体验,破除发展“堵点痛点”。

精准营商,优化环境

全国都提“优化营商环境”,先从资源要素配置说起。

不可移动要素有哪些?主要是土地、区位、气候、矿产等。

这属于先天条件,固然不可或缺,但已不是竞争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这些是可移动要素。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除了要素到位,更重要的是优化配置。

地方不断汲取可移动要素,才是区域激烈竞争中最终胜出的一大法宝。

“二十大”强调“三个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些可移动要素,为什么会冲着本地去,而不是别的地方?

不难想象,取决于能否营造出公平的市场化营商环境。

而优化公平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第一核心词是“商”。

根据企业特点、需求层次,对服务方向细分,从而引入“精准营商”的理念。

直白说,投资者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为了享受服务。若地方赚不到钱,再贴身的“店小二”服务,企业照样不会选择这里。

这与马斯洛需求层理论相似,企业需求可分为五大层:

企业需求层

第一层:正常运转,即生存需求。

第二层:持续盈利,即安全需求。

第三层:保持收益,即运营需求。

第四层:奉献价值,即社会需求。

第五层:领军企业,即提升需求。

以上五个层次,遵循逐层满足的定律。任何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求重点不同,对营商环境要求不一样,所对应“精准营商”策略也就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营商服务,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反应。

如今,诸多地方构建“产业生态”,正是为企业营造持续发展的环境,提供值得深耕的经营土壤,最大程度满足企业需求。

从生产维度看,产业生态涉及到产业链外的领域。比如,衍生产业、关联产业等。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除了对整车配套产业外,还有智能车载、新材料、储能等领域。

而其中的新材料,又能关联特种材料、高端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这些方向彼此交织、互相渗透,拓展细分领域,丰富产业空间,从而企业得以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

可以预见,产业生态是最大的营商环境。

接下来,各地方走出以“砸锅卖铁”式优惠政策竞争的阶段,打造共生、互生、再生的产业生态,才是吸引企业的“经营天堂”,让“好的营商环境”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